發布時間:2018-07-12 14:00:45
神藥當道,被拉下神臺了;抗生素濫用,已經限抗了。
而在醫療器械領域,針對高值醫用耗材的不合理使用問題,也正在遭遇一波又一波的嚴控壓力,行業除弊成為不可逆轉的現實。
繼廣西自治區梧州市、河南省南陽市和開封市之后,四川省也要拿出具體的措施來了。
日前,《四川省醫療機構、醫務人員、醫療行為責任追究辦法(試行)(征求意見稿)》公布,對外征求意見。
依據征求意見稿,醫療機構存在“耗材占比不達標”或“檢驗占比不達標”的,由衛計部門責令限期改正、通報批評。同一指標累計三個季度平均值不達標的,對醫療機構不良行為記2分,并視節啟動專項監督執法檢查、巡查式評審等。
醫務人員“產生不合理高值耗材使用的”,要責令限期改正、對其進行提醒談話。逾期不改正的,按照不合理行為產生醫療費用的1-3倍扣減責任醫務人員獎勵性績效工資,扣完為止,并全院通報批評。
醫生濫用高值耗材會被扣錢,而當年累計出現三次以上的,要被誡勉談話,一年內不得評先評優,不得推薦評選各類專家、人才及榮譽稱號和申報考試、評審、聘任高一級專業技術職務任職資格;并根據產生不合理行為的次數取消醫師注冊和備案的所有執業地點3-6個月處方權,及離崗接受培訓。
此外,一個監管周期內科室出現“產生不合理高值耗材使用”行為兩次以上的,按不低于5%的比例扣減科室主任當月獎勵性績效工資,并視情節對其進行提醒談話、誡勉談話、停職、撤職等處理,組織對科室負責人、相關管理人員及醫務人員進行法律法規知識離崗再教育。
四川省的上述擬出臺新政,對醫療機構、醫生、科室不合理使用高值耗材的行為,均予以了明確的處罰規定。這一新規背后,是四川省對醫療綜合監管制度的創新,對醫療控費的重視,從嚴、倒逼醫療機構和醫生規范執業,減少“大處方”、“濫檢查”“泛耗材”等不合理行為。
據悉,四川省開發建立了“醫療機構、醫務人員、醫療行為”信息化監管平臺(以下簡稱“醫療”三監管平臺),成為國內首個省級衛生計生行政管理和行業監管的有力工具,并在2017年接入省、市、縣級醫療機構,2018年還將接入民營醫療機構和基層醫療機構,實現省、市、縣、鄉四級醫療機構信息化監管全覆蓋。
該平臺依托各級全民健康信息平臺,綜合利用統計直報系統、醫保系統、藥械采購監管平臺、醫師網上注冊登記等數據,結合疾病診斷相關分組、疾病風險調整、大數據挖掘等方法,定期對醫療機構的用藥、高值耗才使用、醫療費用等指標進行分析,對出現預警指標的醫療機構和醫務人員責成核查整改,并組織裁定處罰。
與“醫療三監管”平臺相配合,四川省還出臺了《醫療機構、醫務人員、醫療行為信息監管責任追究處理辦法(試行)》等文件,明確了責任追究措施。
四川省的醫療“三監管”平臺目的性很明確。而自該平臺建立后,截止今年全國兩會時,省級平臺就已累計采集分析數據12億余條,組織開展現場調查核實183次,整改不規范醫療行為3.8萬余條,判定不合理醫療行為262例,處罰醫務人員164人次;市級平臺發現疑似問題線索10105條,組織現場核查21批次,整改不合理醫療行為8408例,裁定判決不合理醫療行為163例,處罰醫務人員33人。
醫療“三監管”平臺給醫療機構和醫生的用藥、用耗行為套上了緊箍咒。無論是三甲醫院還是下面的基層醫療機構,無論公立還是民營醫院,醫務人員的每一次診療行為都在數字智能化平臺監控之下,很難漏項。
而正在征求意見的《四川省醫療機構、醫務人員、醫療行為責任追究辦法(試行)(征求意見稿)》,也與“醫療”三監管平臺息息相關。根據征求意見稿,它將替代2017年11月1日發布的《醫療機構、醫務人員、醫療行為信息監管責任追究處理辦法(試行)》。新規出臺后,舊規同時廢止。(轉自:賽柏藍器械 作者:賽金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