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7-03-16 17:16:34
近日,中共河南省委、河南省人民政府發布《“健康中原2030”規劃綱要》。這是河南省今后15年推進“健康中原”建設的宏偉藍圖。為了讓各位第一時間全方位了解未來15年的重點工作,小編為大家劃下了重點,一起來看看到2030年,河南省都要實現哪些“小目標
6個國家區域醫療中心
優先打造心血管病、腫瘤、兒童、腦血管病、器官移植、中醫骨傷等6個國家區域醫療中心,明顯提升區域疑難危重病例醫療水平;積極支持具備較強綜合實力的大型綜合醫院發展,加快形成國家區域綜合醫療中心;大力引導婦產科、呼吸、眼科、傳染病、口腔、精神衛生、老年醫學等優勢學科發展,促進形成區域專科醫療中心。
控制三級公立醫院普通門診規模
完善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建立成熟完善的分級診療制度,基本形成基層首診、雙向轉診、急慢分治、上下聯動的分級診療模式。控制三級公立醫院普通門診規模,支持和引導病人優先到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就診,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逐步承擔公立醫院的普通門診、康復和護理等服務。實現小病進社區、大病進醫院、康復回基層的就醫格局。開展患者健康教育,提升患者自我管理水平。加強對患者的輔導和引導,構建和諧醫患關系。依法嚴厲打擊涉醫違法犯罪特別是傷害醫務人員的暴力犯罪行為,保護醫務人員安全。
發展商業健康保險
完善商業健康保險產業政策,鼓勵商業保險機構積極開發與健康管理服務相關的健康保險產品,促進商業保險公司與醫療、護理等服務機構合作。大力發展與基本醫療保險有機銜接的商業健康保險,鼓勵企業、個人參加多種形式的補充商業健康保險。加快發展醫療執業責任保險、醫療意外保險,探索發展多種形式的醫療執業保險。加強商業健康保險市場秩序監管,確保有序競爭。
到2030年,現代商業健康保險服務業進一步發展,商業健康保險賠付支出占衛生總費用比重顯著提高。
激發社會辦醫潛力
大力發展緊缺型醫療服務業,形成公立醫療機構為主導、非公立醫療機構共同發展的多元辦醫格局。優化政策環境,社會辦醫療機構在市場準入、醫療保險定點、重點專科建設、職稱評定、技術準入等方面與公立醫療機構享有同等待遇。
落實社會辦醫療機構在審批、用地保障、財稅金融、醫師多點執業、藥品采購、信息共享、產業發展等方面的支持政策。對出資舉辦非營利性醫療機構的非公有制經濟主體的上下游產業鏈項目,優先按相關產業政策給予扶持。
社會辦醫品牌化規模化
優先支持社會力量舉辦康復、養老、老年病、精神、兒童、護理、臨終關懷等社會急需的健康服務機構、特需醫療服務機構。鼓勵社會辦醫療機構走專業化、高端化、精細化路子,重點發展專科醫院和高端醫療,與公立醫院實現優勢互補、錯位發展。
鼓勵企業、慈善機構、基金會、商業保險機構等以出資新建、參與改制、托管、公辦民營等多種形式投資醫療服務業。引導社會辦醫向高水平、品牌化、規模化方向發展。
養老機構設立醫療點
在全省規劃、培育、建設一批長壽市、長壽縣。在養老機構設立醫療點(分院)或發展遠程醫療,鼓勵養老機構內設醫療、康復機構,符合條件的納入醫保定點范圍。到2030年,養老服務設施人均用地不少于0.2平方米。
打造健康產業集聚區
立足河南“三山二水”(太行山、伏牛山、大別山,黃河、淮河)優勢和特色,打造包括體育、旅游、養老產業在內的健康休閑產業集聚區。積極發展以健康為主題的旅游產業,形成一批具有特色醫療、健康養生、休閑療養、體育健身等功能的知名健康旅游基地,把河南建成全國重要的健康旅游目的地。
發展中醫藥文化產業,打造南陽張仲景、洛陽平樂正骨、焦作四大懷藥等中醫藥文化品牌。發展中醫藥健康旅游服務,開發禪修體驗、太極修為、素食藥膳等旅游產品,培育身心修養旅游中心,建設一批中醫藥健康旅游示范區和示范基地。
大力發展第三方支持服務
支持社會資本投資設立醫學檢驗中心、影像中心、病理診斷中心、血液透析中心和醫學獨立實驗室等,發展第三方醫療服務評價、健康管理服務評價以及健康市場調查和咨詢服務。
建立第三方機構與醫療機構的檢驗檢測結果互認和信息共享機制,開展醫學檢驗、藥學研究、臨床試驗等服務外包。
推進多點執業,論文、外語不作硬性要求
要建立符合醫療行業特點的人事薪酬制度,著力體現醫務人員技術勞務價值。創新公立醫院人員管理體制,落實用人單位用人自主權。創新醫務人員使用、流動與服務模式,完善區域性醫療衛生人才流動機制,減少人才流動的限制和約束,推進并規范醫師多點執業。
健全基層及緊缺人才激勵和約束機制,縮小不同層級醫療機構之間醫務人員的收入差距。建立符合基層醫療工作實際的人才評價機制,落實基層衛生專業技術人員職稱評審政策,不將論文、外語、科研等作為基層衛生人才職稱評審的硬性要求。
放開備案制和融資渠道
簡化健康服務業市場準入,落實民辦非營利性機構與同行業公辦機構的同等待遇。對社會資本舉辦醫療機構、健康服務機構的基本建設項目一律實行備案制。簡化康復醫院、老年病醫院、兒童醫院、護理院等緊缺型醫療機構的開辦、執業資格等審批手續,及時將符合條件的醫療機構納入醫保定點范圍。
鼓勵社會團體、企業、慈善組織等社會力量加大對健康投入,形成投資主體多元化、投資方式多樣化的健康服務業新體制。鼓勵金融機構加大對健康服務業的支持力度,創新適合健康服務業特點的金融產品和服務方式。支持政策性擔保機構為健康服務業融資進行擔保。鼓勵健康服務業利用境外直接投資、國際組織和外國政府優惠貸款、國際商業貸款,大力引進境外專業人才、管理技術和經營模式。